了。总以为这个世界只歌颂天才,谁知理性的疯子也可以杀出一条血路。在我的求职信里放着这么一句话,「tofdaniiseasy,butarationalnatic,esive」。写出这个句子没有难度,可能因为太熟了吧!因为太熟,连动词都可以不要。因为太熟,一下笔就是对的。岛屿的教育向来视成绩与排名为第一优先,指考状元被大眾封为天才。但天才就一定是最高分吗?最低分能否被称为天才?好险我不是天才,不用被困在分数与排名的地狱中。在这求职的五个月里,我不断在受伤绝望时回过头去古时候找慰藉。那些留在歷史里的伟人也应该要有过失败的经验吧!除了韩愈,我也和苏东坡变成了跨越数千年的好友。苏軾无疑是天才,他是嘉祐二年,西元1057年,的进士第二名,但他其实应该是第一名。当年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考应试者对于当今国家法律制度的看法。当其他芸芸眾生还在搔头苦恼时,苏軾已写完。他的文字惊动了当时的文人界,评审梅尧臣在看完他的文章后不敢下评论而去找欧阳修。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大才子。字如此之美,见解如此之通透。欧阳修读完苏軾的文章后也颇为讚叹。但苦于试卷是密封的,这两位大文豪都猜不到这人到底是谁。最后欧阳修认为这篇文章应是他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他将这位考生评为第二名。因此,在阴错阳差下苏軾变成是那一年的榜眼,但其实他应该是状元。然而,宋代文人了不起的一点是,当密封的考卷拆开之后,欧阳修发现这位考生居然不是曾巩,而是一位来自四川的苏軾。他连夜进京去拜见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并将苏軾评为宰相之才。可惜的是,当一个人的才华彰显地太早,别人就会不高兴地太早。因此,苏軾的职涯并没有如欧阳修所说的成为国之宰相;相反地,他一直被贬官。贬官就世俗的定义当然是负面的词。但没有贬官,就没有苏东坡,没有贬官,就没有可传唱千年的动人词句。东坡的词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懂得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其困难?费尽千辛万苦拿到聘书能够不狂喜吗?经过三轮面试最后得到一封感谢信能不悲伤吗?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无法做到。因为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更爱读苏词。东坡的豁达并不等于乐观或悲观,而是一种转念。在他的〈临江仙〉里写道,「夜饮东坡醒復醉归来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语言简单到这种程度,心态能如此深远豁达。我们每天都匆匆忙忙,月亮一直都在天上,但有多少人会抬头看她呢?「间」才能倚杖听江声吧!如果不是家童早已熟睡,可能永远无法静下心来聆听江水的声音。之前收到感谢信的时候会悲伤,会绝望。现在收到感谢信的时候,我都会到中央公园走一走,看看枯枝,看看残花。然后领悟到其实当一切繁华褪尽的时候,生命还是可以好好的。人生在悲伤与绝望缠绵的时候,人生在狂傲与狂喜交织的时候,苏词都像是提醒。